王莽篡汉之后,西汉王朝骤然崩塌,天下再度陷入了混乱之中。王莽执政前后,民间的武装力量此起彼伏,赤眉、绿林不断发展。短短十余年,王莽的新朝江山就被起义军的战火焚为灰烬。但是天下的大乱局面却没有得到改善,各地方势力割据一方,逐鹿天下。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年号建武,拉开了东汉的序幕。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神奇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竟然同时有六位天子并立,各自为政,征伐不断。十一年后,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统一战争后刘秀最终胜出,统一了天下。刘秀为何能够以柔克刚脱颖而出,其中的具体历程究竟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东汉政区图
神奇的建武元年
西汉在其两百余年的飨国岁月中繁衍了人数众多的皇族宗室。这些宗室在王莽篡汉之后扛起了“复兴汉室”的重责大任,纷纷投身于各路起义军队之中。在推翻了王莽之后,各路势力又开始了再一次的权力争夺,正好似“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之间的中华大地上真的不知是“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在东汉建武元年,神州大地上同时出现了六位天子,互不承认,互相吞并。他们分别是更始帝刘玄、西汉孺子刘婴、汉光武帝刘秀、梁王刘永、蜀中公孙述,赤眉刘盆子。更始帝刘玄最早发迹,在当时势力最大。刘盆子是赤眉军拥立的领袖,当时的赤眉军士气正锐,兵锋直逼更始帝刘玄。刘玄几度发兵抵挡,但是都被击溃。孺子刘婴即是西汉末年被王莽拥立的傀儡皇帝,为宣帝玄孙、广戚侯之子。王莽称帝后被封为定安公,位同国宾。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拥立刘婴为天子。刘永是西汉宗室梁孝王之后,看到天下大乱,就凭借祖辈的威名在梁国自称为天子。汉光武帝刘秀平定河北之后,逐渐不满更始帝的统治,在诸将的拥戴下于鄗邑登基称帝。同时,蜀中的公孙述凭借地利的优势,称霸川蜀自立为天子。《后汉书》关于这一情况有这样的记载: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六月己未,(刘秀)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
十一月甲午,幸怀。刘永自称天子。”
新莽末年势力图
这样就形成了六位天子共居天下的景象,国家内部的统治秩序也出现了动摇。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更何况是六位天子同时在位。天子的贬值,直接导致了天下贤达纷纷自选阵营,民心士气四散投靠。这六位天子也势同水火,绝对无法共存。
最早出局的是西汉孺子刘婴。他原本是六人之中血统最为纯粹的皇族宗室,曾经有过皇帝的经历。他是汉宣帝玄孙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登上西汉皇位时年仅两岁,因而需要王莽居摄。在建武元年,他也不过22岁。从礼法规则和社会舆论基础上看来,他复位为皇帝倒也是名正言顺的。在当时的社会中,民众对于西汉皇朝的好感度很高,对于西汉宗室的支持度也很强。谎称是汉成帝私生子的王郎都能够裹挟这股民意而僭位称帝,还曾经一度把汉光武帝打得落荒而逃,足见当时社会对于汉室正统的支持。但是,刘婴的问题在于实力弱小,拥戴他的人只是平陵人方望代表的民间力量。加上他曾经接受了王莽的定安公爵位,实际类似于西汉的亡国罪人。因此,很快就被更始帝派遣丞相李松击溃斩杀。
西汉孺子刘婴像
第二个退出历史舞台的是更始帝刘玄。刘玄本身是西汉皇族的血脉,论宗室尊卑在刘秀兄弟之上,因而被拥戴为更始皇帝。不过其人品德有亏,嫉贤妒能,擅杀刘秀之兄功臣刘縯。史书记载:
“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
所以说,天下的各方势力都不甘心在更始帝的统治下臣服。赤眉军坐大后,直接剑指更始政权。更始帝被迫从洛阳宫室中逃回长安,赤眉军兵锋正盛直接冲破了关中险隘。到了建武元年,更始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就在刘秀登基后的三个月,长安被攻破,更始帝逃走。刘秀特意下诏:
“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刘玄和刘縯
不过,刘秀的诏令最终没能保住更始帝的性命,在建武元年冬十二月,赤眉军杀更始帝,更始政权正式垮台。
第三位倒台的是赤眉军的刘盆子。刘盆子本来是城阳景王的远支后裔,父亲为式侯,有罪被免。赤眉军发迹于山东城阳等地的民间社会,于是就选择了这位汉朝远房宗室作为名义上的领袖,以提升自己的声势。刘盆子也是五位天子中唯一一位没有自主能力的傀儡天子,权力完全掌握在赤眉军首领樊崇的手上。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更始帝,立刘盆子为天子,年号建世。值得一提的是,刘盆子的建世政权虽然不被后来的史家承认。但是从地下出土的简牍文书看来,这个年号在当时的河西地区已经有人在使用,并且一直使用了两年之久。这说明赤眉建世政权在西北地区已经积累了部分的影响力。不过,赤眉军内部矛盾重重,据《后汉书》记载:“兵众遂各逾宫斩关,入掠酒肉,兵互相杀。”最终,赤眉军被刘秀麾下名将邓禹击败,刘盆子主动献出传国玉玺投降。由于刘盆子是傀儡皇帝,刘秀念及宗室情谊,没有为难他。任命他为自己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最后得以善终,他也是刘秀击败的伪天子中结局最好的一位。
刘盆子是赤眉军所拥立
第四位出局的是刘永。西汉末年,刘永在众多刘姓宗室中身份突出,他是梁孝王的八世嫡孙,因父亲有罪而被王莽废黜王爵。更始继位后,刘永被绍封为梁王。他的身份要比出自旁系杂支的刘秀兄弟高贵很多,而且拥有了天然的地盘和较强的影响力。其在更始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不仅作壁上观,还趁机扩大地盘。史书记载:“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凡得二十八城。”他的实力在更始之后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以至于自称天子后甚至敢于和刘秀正面对决。史书记载:
建武二年,刘秀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四将军伐刘永。夏四月,围永于睢阳。
秋八月盖延拔睢阳,刘永奔谯。是岁,盖延等大破刘永于沛西。
建武三年夏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秋七月,盖延拔睢阳,获刘永。
西汉梁国地图
从中可知围剿刘永的战役长达两年,中间双方不断拉锯,梁国都城睢阳几度易手。而睢阳当地的民众也与刘永齐心协力,共同抗敌,由此可见刘永的号召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但最终由于汉光武帝重兵围城,刘永突围时被部下所杀,退出了争夺天下的棋局。
最后被刘秀征服的是巴蜀公孙述政权,他是建武元年六位天子中唯一不是汉室宗亲的天子,也是刘秀集团所面临的最强劲对手,一直到建武十二年才被收复。公孙述原本是王莽手下的地方官,趁着天下大乱纠集人众攻克蜀郡。建武元年四月,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龙兴政权能够存在多年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汉光武帝主要着眼于东方地区,无暇西顾,公孙述趁此时机大修工事,囤积粮草,招纳关中各地的流散武装,由此而不断壮大。凭借着蜀中的地理优势和与陇右隗嚣的合作,结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阵营,易守难攻。不过,当光武帝收复了东方地区之后,全力攻打陇蜀,最终公孙述于建武十二年被击败,不仅全家被杀,还连累了蜀郡百姓。负责攻打蜀地的大司马吴汉纵兵屠城,据当事人记录:“孩儿老母,口以万数,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这也是蜀郡自春秋以来遭遇的第一场浩劫,公孙述也可算的上是六位天子中下场最惨的一位。
刘秀攻蜀之战
刘秀为何能从六位天子中脱颖而出?
首先,战略得当。刘秀在战略上采用的是蛰伏待机、远交近攻的策略,在他登基之前一直隐蔽在更始政权中吸收营养,寻求庇护。以萧王的身份,荡平河北铜马势力。又与当地的大族真定王刘杨等人结为姻亲,坐视赤眉军和更始政权的争斗。刘秀就是以这样的战略积累了登基称帝所需的全部筹码,只待时机一到,就由幕后走向台前。刘秀登基之后,首先主动进攻刘永政权和赤眉军。因为这两支部队是距离自己最近,威胁最大的两方势力。赤眉军当时已经占据关中,一旦让他们占据汉中就会形成高祖当年兵出关中、居高临下的战争态势。而刘永的势力范围集中在汝南和梁国,地处刘秀的东部,时刻对刘秀的后方构成直接威胁。所以,刘秀以远交近攻的战略重点打击这两支部队,在两年内得以顺利解决。
刘秀征服天下的路线
其次,名实相副。两汉更迭时期是一个混乱的社会,百姓由于王莽改制而蒙受了重大损失。正如史书中所言“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所以,刘氏宗亲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卓尔不群的声望,这也是为何建武元年的六位天子中有五人都是汉室宗族。但是,这六位天子中名实相副的基本上只有刘秀一人。刘秀宽仁厚德,礼贤下士,颇有文景之治的遗风。以柔治天下,更是让百姓心向往之。加上他昆阳大捷,扫平王郎,诛灭铜马等等更是为他积累了足够的人心和实力,因而才可以笑到最后。
反观其他几位,最早的孺子刘婴有名无实。他空有前任西汉皇帝的头衔,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实力。所以说他是有名无实的典范,他的出现犹如一场闹剧,骤然出现却又戛然而止。刘永也有类似的情况,刘永本来为更始政权的梁王,本应安分守己,却大肆扩张地盘至二十余城。实力上虽然可以雄踞一方,但终究缺乏战略纵深,和刘秀等人相比还是逊色不少。周围强敌环伺,已经享有梁王封号的刘永却要逆势而上自立为帝,可以说是他的野心最终害了他。
赤眉军攻打长安路线
此外,更始帝刘玄虽登上了皇位,但是却品德有亏,是德不配位的典型。他不遵守汉高祖制定的“非刘氏不得称王”的诏令,分封手下的官员将领为王,大失民心。他的股肱之臣朱鲔都以“臣非刘宗,不敢干典”为借口辞去了封王的赏赐,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正如史书对于更始帝的评价:
“夫为权首,鲜或不及。陈、项且犹未兴,况庸庸者乎!”
刘盆子、公孙述则属于有实而无名,这二者均有足够的地盘和军队来逐鹿天下,可是都输在了社会舆论和民心向背上。刘盆子名为天子实为傀儡,赤眉军是乌合之众。骤然得势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样的政权自然在民心上失去了支持。公孙述借助地利的优势,大量吸收关中的散兵游勇以扩充自己,实力可以说是六天子中除了光武帝之外的最强者。刘秀的心腹爱将大司马吴汉与他对阵也败仗连连,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公孙述竟然还可以
“募敢死士五千余人,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在军事上打得吴汉如此狼狈实属罕见,由此可知公孙述的军事实力。然而,他的性格却刚愎自用,暴戾多疑。据《后汉书》记载“述性苛细,察于小事。敢诛杀而不见大体,好改易郡县官名。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唯公孙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正是这种性格导致公孙述最后众叛亲离,死于战火。
刘秀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刘秀最终胜出对于后代历史的影响
刘秀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东汉社会的运作模式和国家秩序构建。正如前文所述,刘秀推行仁政,在位期间清查户口,劝克桑农,尽力地恢复国家的财政状况。在政治上,刘秀吸取了更始帝和刘永滥封诸侯王的经验教训。追随他多年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只获得了列侯的爵位,并且他有意限制宗室诸侯的力量。这一点甚至比西汉时期还要更为严格,以至于东汉几乎没有同姓诸侯引发的祸乱。建武元年的六天子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皇权法统的争夺,但实际上争夺的是地盘、人口、政权和财富。如果不苛求名词上的称谓,这一阶段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阀混战。不同于西汉建国时的楚汉战争,这一时期的参战方多达数十位,力量分散而且有固定的地域性。所以,刘玄登基称帝却无法稳定内部秩序的情况也为后世君主所借鉴,因而后代乱世君主中很少再出现刘玄这样的皇帝。而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是吸取了这一时期的经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道义和舆论上占领制高点。在军事上,快速地击溃消灭地方军阀,防止其坐大。正如他所自述,如果没有他的东征西讨,真不知如今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如无曹操,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综上所述,两汉更迭之际,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争夺天下。东汉建武元年,天下竟然同时涌现出了六位天子,各霸一方,逐鹿中原。国家因此而陷入了分裂混战之中,最后刘秀凭借着自身的德行、汉朝宗室的声望、殄灭群雄的实力最终赢得了皇位,天下重新归于一统。这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于后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